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02章 深入乡村基层

时间进入月中旬,暹罗各地已经全面重启生产和建设,战争的痕迹在日益繁荣的经济活动中逐渐淡化。当前正值旱季,气温稳定在19至30度之间,雨水稀少,阳光充足,恰好适合蔬菜种植。在这个季节的暹罗大平原上,农民们忙于收割水稻的景象随处可见。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广阔的稻田里来回穿梭,收割金黄的稻谷。战争期间很短暂,未对暹罗农民造成太大损失,除了部分因战事导致稻田受损的地区外,大部分地区的水稻都能正常收割。

大秦帝国的行政官员深入乡村基层,对农民进行宣传。自从从龙国引入高产的杂交水稻,老秦国领土上的农田平均亩产达到了400公斤,某些地区的杂交水稻甚至可达800公斤,远超暹罗的平均亩产250公斤。除了杂交水稻,还有很多经过严格筛选的优质水稻种子正在推广。这些优质种子配以化肥和农药,再结合统一管理的耕作模式,亩产可达到350公斤甚至更多。

杂交水稻产出的大米主要用于战略储备和出口。例如,大米可以加工成淀粉、糖、酒精、发酵剂等,也可作为饲料、食品添加剂或酿酒原料。因此,大米不仅是人类主食,还有巨大的工业用途。由于杂交水稻的口感略逊于普通水稻,因此在引进杂交水稻的国家中,除了粮食短缺的国家,主要用途是作为工业粮食出口。大秦帝国的农业规划中,既要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,也要重视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,两者都是工业用途、粮食出口以及帝国基础粮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在清莱省北部的清迈市,尽管深处连绵山脉,一些山谷平原以种植小麦、玉米和番薯为主,但在河流冲刷形成的小平原上,水源充足的地方,当地居民也会开垦水田种植水稻。湄登县位于清迈市北边,西邻夜丰颂市,北靠景东市。以前,当暹罗王国尚存时,这里是边境小城,许多往返金三角的贩毒者在此歇脚,带来一定经济效益。但随着大秦帝国吞并暹罗,此城成为帝国内陆城市,加上对贩毒者的严厉打击,这座小城日渐凋敝,成了空旷的山区。

在湄登县西部的群山中,一群衣衫破烂但仍能看出迷彩服模样的男子,手持各类枪械,面容憔悴又饥饿地蹲在丛林中,注视着山下农田里收割粮食的农民。一名饿得两眼放光的男子走到一位中年人身边说:“大哥!山下就是班昌镇,再不拦截些粮食,我们的队伍就要饿肚子了!”坤玉珑头上围着迷彩巾,两个月的丛林游击生活使他消瘦不少。他回头看看藏在丛林中的队伍,昔日两千多人的蒙泰军如今只剩两百人,个个面黄肌瘦,手中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