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22章 开始实验

听到陈帆的安排,参与的每个人都激动、兴奋、热血沸腾。

这可是可控核聚变项目,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!

这些从华国各地来的科研员,跟着陈帆这位“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工程师”,即将见证奇迹。

在所有人的刻板印象里,总工程师的形象差不多都是二八分短发、宽边眼镜、表情刻板的中年人。

对项目总工程师这个职务,“年轻”意味着经验不足、阅历尚浅,并不是一件好事:

甚至在一开始,有科研员在设备安装现场看到陈帆陈帆,下意识就一句:

“小伙子,碍事了。让一下。”

等陈帆转过身,都要反应半天,这位是西北核聚变实验基地的总工程师。

“咳,不好意思,陈……总工。”

陈帆科研工作和实践容不得一点马虎,但生活和交往方面却很随和,有研究员不小心称呼错的,他从不介意,反而和大家开起玩笑:

“没事,我站这确实挡道了。”

“不用有心理负担。”

“齐心协力把反应堆建设好,你们叫我小陈也没关系。”

不小心喊错的科研员使劲憋笑。

陈帆则拍了拍他的肩膀:

“好好工作吧。”

“有问题随时向我汇报。”

直到陈帆走后,这名科研员都在心里“反刍”:这种长辈一样的关怀,由一个比我还小10岁的年轻教授展现出来……实在是太奇怪了啊喂!

随着相处时间变长,大家对陈帆的印象有了改观。

陈帆能记住实验结果每个人的名字,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尊重;

再有就是专业水平……

加入西北实验基地的研究员,有一些有过其他项目的经验,也见识过总负责人无能还胡乱指挥,外行教育内行的情况。

陈帆则完全不同。

尤其是林心诚的学生,他们彻底被陈帆给震惊到了:

你是联合理学院数学系教授,等离子湍流模型是你主导,可以理解。但于教授的铋系超导,为什么感觉你比他更懂的样子啊?!

原本数学院严文仲的人,也体会了一下什么是“干掉了两个千禧年难题的数学家”:

他们的团队三天三夜都没完成的测算,陈帆在巡检了解工作进度时,手写计算,当场给出答案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